當北京人還在周口店茹毛飲血的時候,螞蟻早就會營造極為壯觀的“大廈”了。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有一些筑丘的蟻類,至今仍在建造高1米多,直徑3米多的“宮殿”。
夏日,它們住在較高的房里;
冬天,則遷居于較深的各層。
*
別名切葉蟻的樵蟻,蟻巢很大,在熱帶的林中空地占地100余平方,有許多出入口。
一個建立3年的興旺的巢往往有成千上萬個出入口,出口通道深5米,房間長1米,寬及高各30厘米。
而每一間的地上都有一個“菜圃”。
那兒鋪著被嚼碎的葉子,上面長著樵蟻最愛吃的菌,其工藝和收成并不亞于我們人工培育的菌類。
*
德國有一種紙工蟻,會用木屑拌和自己的唾液做成相當堅固的巢壁,壁上還會長滿起加固作用的蕈。
……
說起白蟻所蓋的“摩天大樓”,更是自然界的一種奇觀,是動物界的一種杰作。
在特立尼特島的森林地帶,白蟻在樹上搭起紙板箱式的巢;
在非洲,白蟻能根據當地情況筑巢,在雨水不多的地方,蟻巢便做成尖塔形,高度可達6米;
在潮濕而多雨的地方,蟻巢便會做成四面皆有飛檐的“塔”,或是有莖有傘蓋的“大蘑菇”。
白蟻巢的壁是用木屑摻和蟻的分泌物粘結而成,所以極為牢固。
甚至用 斧頭去砍,會直冒火星,只有用鶴嘴鋤才能把它搗毀。
非洲人把它毀掉后,用作肥料或作鋪路的材料。
蟻巢中央是蟻后的御室圍著它的是許多狹長的房間中間皆有通道連接。
巢壁上有許多小孔,既是白蟻進出的“門”,又是通氣的“窗”。
有幾種南非白蟻的巢“設計”的相當科學,能調節氣溫:
在酷暑的日子里,巢壁熱的幾乎沒法碰,但巢中心的溫度只有32攝氏度。
一只中型蟻巢內白蟻數可達200萬,這就需要大量的氧氣,幸而巢內痛風系統良好,能有效地排出二氧化碳,補入新鮮的空氣。
我國有一種土棲白蟻,對山林來說,它們是“手下無情”的。
1973年,江西永修縣營造的近10萬畝山林受到了相當嚴重的危害。
科研工作者在這里足足花了半個月,挖了一只土棲白蟻的大巢——長度竟達36米、寬1米、高2.6米。
蟻巢的結構極為復雜:
那里面有王室,就是蟻王、蟻后生息的地方;
有菌圃,那時白蟻的有機共生體——它們即從那里獲得食物,又用來繁殖細蟻,而且也可用來控制巢內的濕度和溫度;
還有蟻糧圃,用來存貯糧食。
*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可見,白蟻的危害。
目前人們用來對付白蟻的辦法有很多,
如人工挖掘、敵敵畏插管煙霧劑熏巢的辦法比人工挖巢法工效提高很多。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是:
從白蟻體內提取白蟻追蹤信息激素,這種激素是白蟻工蟻腹部分泌到體外的揮發性物質,它起到向蟻群發出化學信號、標出路線和暗示食物源的作用。
采用追跡信息激素與“毒餌誘殺”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室內實驗,結果表明:
只要白蟻一碰到信息激素劃得線,就能使它沿線追跡,并使它碰到置放的毒餌,從而使白蟻帶著毒餌回巢,輾轉傳遞,達到滅殺的效果。
本期完
莫名其妙,感覺不對,算了,不寫了。
我是如何從螞蟻建房子寫到滅蟻的,我也不知道。O((⊙﹏⊙))o |